參考書目:
《老滋味》周簡段著 新星出版社
《經典清宮菜》艾廣富著 中國商業出版社
清宮菜的菜名很多都其傳說或典故,一來是仿膳揉合滿漢文化歷史悠久
二來是給王宮貴族食用的菜,就算編也要編個貴氣一點的名字。
上篇所提過了像芸豆糕、小窩頭等等著名的倣騰點心,除了點心之外,最具特色又膾炙人口的就應該算是滿漢全席了。
滿漢全席其實並非起源於清宮,而是江南的官場菜(或稱官府菜。封建王朝許多官高祿厚的文武官員都極其講究飲食,不惜重金聘請名廚烹調佳餚,而這些受官員喜愛的菜式在官場中流行,因而盛名遠播);根據在乾隆甲申年間李斗所著的《揚州畫舫錄》,第一場滿漢全席是為到揚州巡視的六司百官所辦的食次,從文字可以斷定這種盛宴的起源地是揚州;爾後,「滿漢全席」就成了大型又豪華的宴會的總稱,菜點也不斷地增加更新。
在揚州舉行滿漢全席共有134道熱菜、48道冷葷和各種點心果品,但被帶進宮廷中之後,就被格式化為只可以有108道菜。
雖然滿漢全席的菜單現在已經廣泛流傳,但事實上清廷的大型滿漢全席總共有六種不同的格局,宴請的對象目的不同,菜式也會有變化。
不變的是全席一定要有「三十二珍」也就是所謂的山八珍、海八珍和草八珍,分二至三天食用,烹調方法突出滿族菜特殊風味,燒烤、火鍋和涮鍋絕對不可缺;同時又要展示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燒等兼備。
仿膳既然可以理解為對王家飲食的模仿,那麼這種模仿自然追求原汁原味,所以現在的仿膳菜館的菜式大都是以套餐的形式上菜,而且也會在過年過節時承辦滿漢全席。
之前朋友去北京北海公園吃仿膳時,服務生推薦的是松鼠桂魚、左宗堂雞還有栗子扒白菜等等,這些的確也是很出名啦,只是講出名還是不及常常在書中讀到的北京「三個四大」。
四大抓炒:抓炒腰花、抓炒裏脊、抓炒魚片、抓炒大蝦
四大抓炒的傳說家喻戶曉,傳說慈禧太后有一天用晚膳時,對御膳房做的珍饈動都不動筷子,御廚們正沒主意時,當時因其祖父輩看守香山有功、而準其進宮當個雜廚的王玉山,自動請纓端上了他的看家本領糖酥裏脊,慈禧看到新鮮的果然大喜,忙問上菜的聽差菜名是什麼;聽差本身也不知其名,於是就根據剛才看到王玉山做菜時亂抓的手勢,脫口回答叫「抓炒裏脊」。
抓炒的特點為外酥內嫩,從此王玉山被提升為御廚,更加盡心盡力,相繼又烹調出抓炒腰花、抓炒魚片和抓炒大蝦,並稱為清宮四大抓炒,從此王玉山和他的「抓妙」就名揚天下了。
四大醬:炒黃瓜醬、炒胡蘿蔔醬、炒榛子醬、炒豌豆醬
也是具有典故的菜式,傳說當年滿族人進軍中原,戰事頻繁,士兵們找不到搭鍋做飯的時候,於是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把肉放在火山燒熟,切成丁放在碗中,再把當時可以找到的青菜配料切碎放入,用黃醬拌勻而食。
其後滿人入主中原後,因為已經習慣了這種食法,於是也是醬食納入宴會的菜單中。(圖:炒胡蘿蔔醬)
四大酥:酥魚、酥肉、酥雞、酥海帶
「酥」是屬於魯菜菜系的烹調方式,四大並不如上面幾道出名,也沒什麼典故傳說,但是在紅樓夢中,就已經有提到過酥肉和酥海帶這兩個菜。
現在有紀錄的仿膳菜式約有800多餘,出名的還包括宮門獻魚、獅子頭、蘇造肉和改刀肉等等,全部的名堂都大有來頭。
清宮御膳的冷知識:
●供應那麼多菜餚,當然也需要買材料。宮廷買菜稱為「辦膳」,由內務大臣二人負責,每年需要銀三萬數千兩,主要用於購買雞、鴨、豬、魚和蔬菜等,而米、麵、羊、牛奶、山珍海味和乾菜等等則由各地進貢,或是由內務府的所屬田莊特別進交無需購買。
●皇帝每天只有兩頓正餐,會按季節調整上膳的時間。
●皇帝進膳時,除宴會以外都是單獨擺桌的,菜、湯都和有碗蓋,臨用時才可以打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