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整理】以前寫過的隨記 - 中

看起來真像是亂七八糟、沒規律的東西(吐舌頭)
不過對自己來說,大概是摩斯密碼,一旦關聯起來會串聯出非常有意思的回憶 XD

其實我看了會很高興 ←變態
 
 
「無所事事」idle
1. 不工作的;閒置的、空閒的
2. 懶惰的;無所事事的
3. 無根據的;無理由的;無益的
4. 閒混;閒逛
5. (機器)空轉

  「無所事事」到底是因還是果?是被引起,還是將引起什麼?不幹任何事是負面和消極嗎?實在是不懂...
 
 
 
「抗性」Resistance
  有作用力就會有反作用力;有壓力就會有抵抗的情緒。
  對不情願的工作做著無謂的抵抗。物理上的慣性,比能令事情起始的力的強度要大時,結果就是磨蝕耐性、消耗身力、浪費時間。
  不悅的情緒與一拖再拖已成正比。這是如鐘擺運動般,週而復始的惡性循環。
 
 
 
「纏繞」obsession  
當毫無理由的想法冒出時,通常,並不會有自覺;而當察覺到的時候,卻早已形成習慣。纏繞在意識中的想法,雖然沒有像咒語般、恐怖地一遍遍的重複,可是,揮之不去。喜歡上的存在,會無理的著迷下去...即使是了解自己早已失去客觀的評審能力。
  討厭的存在,亦然。像會盡量避免提到自己厭惡的人的名字一樣,儘管言之於口,也會帶著不自然的口吻。像習慣黑咖啡的人,儘管不會抗拒溶入砂糖的牛奶咖啡,但呷一口時那種違和感仍然會油然而生。
  看著那隻杯,考慮著要不要再喝第二口。
 
 
 
「退化」obsolete
  其實我們都在退化中。
  已經不能自行增加腦細胞的生物,也不會去思考,就只有退化一途。
  其實我們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退化。不是我們想退化,而是有太多客觀因素、而且那些「客觀因素」都很容易拿來當藉口。說「不要想得那麼複雜」、「事情沒那麼複雜」的人,明明就知道世界要比人類想的艱深--他們就像路易十四一樣,用味美而虛假的物質,令其他貴族只懂仰賴他的施捨、而漸漸變成沒有反抗性的傀儡。
  不要問我,退化了你也不知道!
 
 
 
「混沌」Chaos
  究竟存在,就是不是一定在做著什麼。
  我相信,身體中、心靈中存在的「混沌」,會藉思想伸廷,最後與宇宙中的星塵相連。畢竟,「混沌」不需要像幹細胞一樣,會由最初的原型、變成被指定的功能,它只是單純的存在,就如黑洞中的black substance一樣,雖然有體 積卻沒有質量。
  就如一個人獨自處身於一個房間一樣,他會覺得很安全,因為沒有東西會傷害他;他會覺得很不安,因為他是孤立無援的。
  這就是「混沌」的變化與永恆。
 
 
 
「麻煩」Trouble
1. 煩惱;憂慮
2. 困難;困境;麻煩的事
3. 麻煩,打擾,費事
4. 紛爭,動亂,騷亂
5. 故障
6. 缺點,毛病
7. 疾病,苦痛
8. (疾病)折磨,使疼痛
9. 擾亂;使激動
  「麻煩」分”事”和”人”兩大類,通常以一種永遠持續的型態出現。大大小小、琳琳種種,而且聲東擊西,讓人走避不及之餘又懸而未決,最令人氣憤無奈的是,解決「麻煩」的過程需時可能只是幾分鐘;但精神折磨,卻是持續幾星期的馬拉松式。一點一滴,彷彿抽血般吸取你的耐性、精神...
  「上絞架和討老婆都是命中注定的。」by莎士比亞
  當這如怨鬼纏身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時,你就會感懷身世、妒忌某些被幸運神眷顧,而遠離麻煩的人。
  PS以上7個釋義都一併在最近發生...
 
 
 
「縱橫交錯」ramification
 1. 分枝;分派
 2. 縱橫交錯
Ramification is a development or consequence growing out of and sometimes complicating a problem, plan, or statement.
  正如一劑藥品會有它的副作用一樣,一件事總會有波折。然後那件事就會如植物的根一樣,深扎於關聯者的心中,再視乎情況,由主幹慢慢分散延伸。
  伸手去搖主幹吧!那麼分枝也必定如連鎖反映般的抖動;不小心踩踏到分枝時,主幹亦不能避免的感到痛楚。而然「縱橫交錯」即使有其獨特的式樣格局,那並不是肉眼可見的。所以在認為「兩個完全不認識的人,背後有不為人知的聯繫」這種故事,沒有什麼好驚訝的同時,也不要為「在洛杉磯殺死一個人,在南非也有一個因此而死」感到詫異。

我們比蝴蝶的體積大太多了。
(Butterfly Effect: Small variations of the initial condition of a dynamical system may produce large variations in the long term behavior of the system. The phrase refers to the idea that a butterfly's wings might create tiny changes in the atmosphere that ultimately cause a tornado to appear, or, for that matter, prevent a tornado from appearing.)
"One meteorologist remarked that if the theory were correct, one flap of a BUTTERFLY's wings could change the course of weather forever." (Lorenz, 1963,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環環相扣、順藤摸瓜的遊戲。
  到底是應該盡可能去計算,還是因為答案根本就有誤差、所以選擇放任發展?
 
 
 
「變數」variable
  相信”歷史不斷地重演”嗎?或是”歷史從不重覆”呢?
  但是又有什麼人告訴我們,時間是直線進行,還是循環不息...如果人生是方程式,那麼它的「變數」也太多了;看著這些「變數」,未來就如不定性問題的答案一樣,讓人看的茫然、一想再想也無法下手。
  即使以為自己很成功的打倒了部份「變數」,最後還是要諷刺地找其他填補,不然你的人生的運算就會出錯。即使相信自己決策力,把感官定性為常數constant,有時也只剩”見步行步”這個手段。
  很遺憾,我的數學不好...
 
 
 
「似是而非」paradox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是」和「非」是對不願意公開他們的關係的情侶。
  正如自大是自卑使然、虐待狂是由被虐狂衍生出來一樣,想消除其中一個,另外一個也無法保留。其實有矛盾之處,才是自然;有矛盾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可是...如果你太彰顯「是」的優點,而忘了那樣做會使它和「非」的關係被揭穿,那麼,他們將逃不過「說謊」這個罪名。
  看見了「非」躲在牆角哭泣了嗎?
  它也不想被人注意到,只是它是你的一部份,是必須被人注意到的。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是」和「非」關係,用布遮不住的話,何不大方展現出來?那麼它們就會成為雖然矛盾、但也很自然的存在了。
 
 
 
「解構」Deconstruct
  文學、哲學用語,尤指在文本中找出自身邏輯矛盾或自我拆解因素。
Coined by French philosopher Jacques Derrida in the 1960s, the term "deconstruction" is used in contemporar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o denote a philosophy meaning of how meaning is constructed and understood by writers, texts, and readers. It involves discovering, recogniz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 and unspoken and implicit — assumptions, ideas, and frameworks that form the basis for thought and belief.
  解構閱讀包括發挖、確認和解釋文本中,會形成基本 "意義" 的隱藏、暗示和結構。
  解構閱讀呈現出文本不能只是被解讀成單一作者在傳達一個明顯的訊息,而應該被解讀為在某個文化或世界觀中各種衝突的體現。
  解構閱讀是一種揭露文本結構與其西方形上本質(Western metaphysical essence)之間差異的文本分析方法。一個被解構的文本會顯示出許多同時存在的各種觀點,而這些觀點通常會彼此衝突。將一個文本的解構閱讀與其傳統閱讀來相比較的話,也會顯示出這當中的許多觀點是被壓抑與忽視的。
As Shaun Micallef stated in his feature article "In search of funniness", on 8 April in The Age, exploring funniness is like dissecting a frog, you will know what's inside, but the frog will dead.
  其實我,是太過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